×
实用肿瘤杂志

音乐治疗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前言

音乐治疗是一门新鲜的边缘学科,其涉及的相关学科广泛而复杂。就音乐治疗的概念而言,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其中本领域著名专家教授对音乐治疗的定义捉淌谌衔衾种瘟剖峭ü衾值奶逖榧爸瘟乒讨薪⑵鹄吹牧己玫囊交脊叵档纫约跚峄颊卟⊥矗俳』嫉目蹈矗?]。目前研究表明,音乐可以通过物理、生理、心理等三方面发挥治疗作用[2]。音乐在物理方面的作用机制是当音乐的节拍与机体细胞微小震动的节拍一致时,可产生共振效应进而促进机体的康复。音乐在生理方面的作用机制是音乐类型依赖性的,快节奏的音乐可促进脑内某些神经递质的分泌及转化,继而增强机体免疫力;慢节奏的音乐可以增加内啡肽的产生,进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音乐在心理方面的作用机制则是通过影响个体的情绪来实现的,例如旋律悠扬的音乐可以让机体情绪放松、稳定。因为音乐在物理、生理、心理三方面的独特作用,音乐正在临床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例如老年痴呆症、儿童自闭症、中重度烧伤、以及肿瘤等[3-6]。其中,音乐治疗在各类肿瘤的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尤为广泛,涉及肿瘤的术前干预、术后恢复、联合治疗等,且治疗效果明显。我们将从以上几方面对肿瘤的音乐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

一、音乐治疗在肿瘤术前准备中的应用

迄今为止,音乐治疗在肿瘤患者术前的应用并不十分多见。拟接受择期手术的肿瘤患者在术前数天接受节奏舒缓的音乐治疗,例如班得瑞的轻音乐专辑《迷雾森林》等,每次治疗的时长约为30分钟,可延长至麻醉前。研究结果表明,接受音乐治疗的患者术前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焦虑评分提示患者的术前焦虑水平相对较低;且音乐治疗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程度明显下降[6-7]。换而言之,接受音乐治疗的患者将获取更有效、更充分的术前准备,有利于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及良好的术后恢复。一项动物研究的结果表明,音乐能改善慢性应激所致的脑内功能区5-羟色胺及微管蛋白含量不足,这可能可以用于解释为什么音乐治疗可改善术前焦虑[8]。因为涉及此方面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的标本量也相对较小,所以还需进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明确音乐治疗在肿瘤患者术前准备中的应用及探索其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二、音乐治疗在肿瘤术后恢复中的应用

目前,音乐治疗在肿瘤术后恢复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且其中的机制也已被初步探索。此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多种肿瘤患者术后接受音乐治疗后可获取良好的效果,例如结直肠癌等胃肠道肿瘤[9-10]。具体而言,音乐治疗后的术后患者紧张情绪得以缓解、疼痛感受明显下降、增强患者的免疫力等。紧张情绪缓解的机制可能与术前焦虑改善的机制类似,归因于神经系统相关神经递质表达水平的改变。对术后疼痛的耐受能力增强则是因为音乐促进了机体内啡肽的分泌,而内啡肽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服用吗啡类药物后类似的欣快感,进而减轻疼痛的感受。而且,音乐治疗与止痛药联合使用,能获取更有意义的治疗效果。音乐治疗增强患者免疫力的机制则更为复杂[10]。据报道,某些音乐可以明显提升机体内CD3、CD4阳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降低CD8阳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此外,音乐治疗后机体内某些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也明显下降,例如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根据已发表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音乐治疗对肿瘤患者的术后恢复作用明显,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其中的机制尚不是特别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予以确定。

三、音乐治疗在肿瘤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除了在肿瘤患者手术期的应用,音乐治疗还在肿瘤的非手术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例如音乐治疗在肿瘤的化疗、放疗、射频治疗中均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音乐可以缓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例如减轻恶心呕吐、稳定血象),以此提高化疗的效果[11-13]。音乐辅助放疗及射频治疗的作用与其辅助化疗是类似的,可减轻相应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改善治疗带来的负面情绪[14-15]。音乐治疗与上述肿瘤的非手术治疗有明显协同作用,可促进此类治疗的疗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但是,目前仅能获取此类研究的小样本临床数据,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获取更可靠的结果,此外,相关的机制研究也有待开展。

上一篇:肿瘤科教学中翻转课堂的运用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