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肿瘤杂志

浅析日本民艺大师柳宗悦东方民艺思想

1 背景

自19世纪以来,机械化生产开始在欧洲各个国家蔓延。工业革命以后,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和维多利亚时期的繁琐装饰两方面同时造成了当时设计水准急剧下降的现象,英国开始兴起一股反对批量化生产,提倡“师承自然”的设计运动——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末,在日本“脱亚入欧”社会意识的背景下,批量化生产、机器盛行的社会现象连同保护手工艺的工艺美术运动同时传入日本,在此背景下,柳宗悦的民艺思想开始萌芽。20世纪20年代前后现代主义运动兴起,新材料及新形式的运用成为全球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源泉。玻璃、钢材以及钢筋混凝土等新材料的普及,成为当时社会的设计主流。简单几何形装饰形式成为了全球设计师的设计方向。日本也是如此,20世纪20—30年代的日本社会所看到的也与西方社会相似,一栋栋玻璃幕墙结构建筑拔地而起。在潮流的影响下,柳宗悦意识到如果将所有的设计都交给现代机械或者无差别的现代风格,那么所有的工艺都会损失本民族的特征与优势,这在当时的日本设计环境下是一个极富意义的转向。意识到民间工艺的重要性后,他开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日本的民艺运动。这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日本民众对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的态度,对促进和改善日本传统工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1 柳宗悦(1889-1961)

2 柳宗悦简介

在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之前是没有“民艺”这一词汇的。“民艺”一词是由柳宗悦发明并在自己的文章中率先使用。柳宗悦(1889—1961,图1)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在思想家西田几多郎、禅学家铃木大拙指导下学习。他主修哲学,但更加深受佛学,孔子及庄子的思想影响。柳宗悦由哲学入道,将宗教与自己的民艺思想结合,开创了一个专属于东方美学审美的民艺理论体系。

柳宗悦对于民艺的理解从不只限于日本。在他开始研究宗教哲学时,视野已经开始放之海外,尤其对于中国和朝鲜等国的民艺器物颇为入迷。1916年,柳宗悦特意前往朝鲜和中国考察,感受到两国民间器物中的许多“精神的物质美”,促使他下决心专门研究民艺,并联络了一批同道者,开创了民艺事业和创立了民艺理论,发起并推动了日本乃至世界的民艺运动。1931年,在柳宗悦指导下的《工艺》杂志创刊,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工艺》杂志被迫暂时停刊。1951年1月,《工艺》杂志最终停刊,一共出版了120期,在日本艺术界影响重大。在柳宗悦的不断努力下,日本政府与民众开始慢慢重视民艺的发展。在实业家的赞助下,1936年正式创办日本民艺美术馆,并担任首任馆长。在柳宗悦的大力推崇下,民艺家得到政府与社会的重视,地方的民间手艺也得到了极大的恢复。“民艺文化有可能是被丢掉的正统文化。原因就是离开了民艺就没有我们的生活。……因此,如果民艺是贫弱的、生活也将是空虚的……如果民艺的文化不繁荣,整个的文化便失去了基础,因为文化首先必须是生活文化。”柳宗悦如是说。民艺作品种类繁多,民艺家们从不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名字,他们基于本质传统的制作,体现的是与劳动人民最为紧密的生活状态,这就是柳宗悦一生所想要提倡和宣扬的民艺精神,即“民众性的工艺”。

在日本乃至世界民艺舞台上,柳宗悦也具有极高的地位,这不仅在于他孜孜不倦地提醒和提高日本民众对于民艺文化的自觉意识,而且对于自己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激活了民间工艺的本真状态。民艺文化从来都不是日本文化中的主流文化,但凭借一己之力发起民艺运动,构建起东方美学理念,使日本民众在西方工业化背景的冲击下,仍然对本民族的精神核心报以感恩与自豪,唤醒了民众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这对于保护和传承日本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后,柳宗悦的作品及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这使得东方美学理念在国际上舞台上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3 柳宗悦东方民艺思想分析

柳宗悦是日本民艺运动的倡导者和民艺美学的实践者,毕生致力于民间艺术的研究,他以东方人的独特视角,在民间日常生活的器物上,发现了“出尘超俗的美”[1]。在创建民艺理论的过程中,他通过对西方最新艺术运动进程的“美”与“用”、健康审美与病态审美以及民艺是否应该为大众服务这3组概念的深入研究,为构建东方美学理论寻找理论依据。一方面,构建东方美学理念旨在超越西方现代个人主义;另一方面,认为西方现代与东方传统之间并不是对立关系,东方传统文化也可以具有现代性。东方美学可以通过东方传统审美与西方的现代化进程相互拆分进行重组改造,从而获得新生。

上一篇:简述《知了提梁壶》的独特气质
下一篇:户外广告:城市中的美学符号

Top